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简称南航(NUAA),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1年2月20日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依据中国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有关规定,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依据学测成绩,通过材料审核和综合面试,择优选拔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
一、招生人数及专业
招生计划10人。招生专业见附件1。申请者可填报4个专业志愿。
二、申请条件
1.具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所持证件须在有效期之内。
2.参加2021年学测,且国文、数学、英文、社会(或自然)成绩均需达到“前標”及以上级别。文科申请人参考“国文、数学、英文、社会”科目成绩,理工科申请人参考“国文、数学、英文、自然”科目成绩。
3.凡通过学测成绩申请就读我校的台湾考生,须向我校提交报名序号或准考证号、相应科目的学测成绩、成绩公证认证等材料,并授权我校查验、核准考生学测成绩等信息。
考生须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并符合教育部关于依据“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资格规定,方可报名。
三、申请办法
2021年3月1日至3月20日(逾期申请无效),申请者提交以下申请材料扫描件至邮箱lijingrui@nuaa.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台湾学测生”。此阶段无需邮寄纸质材料。
1.申请表(见附件2);
2.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
3.本人2021年学测成绩单(必须加盖中学公章或经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确认);
4.2位熟悉本人的中学资深教师出具的推荐信2封;
5.证件用标准照(正面免冠、白色背景、头像轮廓清晰)一张;
6.经个人签字或签章的《个人成绩查询授权委托书》(见附件3);
7.高中阶段其他证明本人经历或能力的证明材料。
未按上述要求提交材料的一律视为无效报名。
四、选拔及录取
1.审核:以学测成绩为主要依据对考生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择优确定入围面试的考生名单。材料不全者,审核不予通过。入围面试者将收到电邮(lijingrui@nuaa.edu.cn)通知。
2. 寄送材料:入围面试者须将上述书面申请材料寄送至我校港澳台办公室。书面材料包括:
(1)申请表原件(粘贴照片);
(2)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3)2021年学测成绩单复印件(必须加盖中学公章或经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确认);
(4)2封推荐信原件;
(5)经个人签字或签章的《个人成绩查询授权委托书》原件;
(6)高中阶段其他证明本人经历或能力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上述书面材料请使用A4纸打印,左上角单钉装订,无硬纸、无塑封、无封面和封底。邮寄或快递的截止日期为2021年5月上旬面试前,以寄出邮戳为准。
3.面试:计划于5月上旬进行,具体安排将通过电邮告知。
4.录取:依据面试成绩择优录取。经教育部考试中心确认和联招办审核后,拟录取名单通过http://ico.nuaa.edu.cn/进行公示,并于7月-8月寄发录取通知书。
五、重要日程
2021年3月1日至3月20日,接收申请。
2021年4月2日前,确定入围面试名单,邮件通知申请者。
2021年5月上旬,面试。
2021年5月下旬,公示拟录取名单。
2021年7月-8月,寄发录取通知书。
六、注意事项
1. 入围面试者需提前办理《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便参加面试。
2.我校不收取任何申请、面试费用。考生参加面试的交通、食宿等费用需自理。
3.我校还通过联招考试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若教育部及联招办2021年的相关规定有变化,以新规定为准。
4. 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调整,我校也将作相应的调整,以调整后为准。
七、入学
录取的学生须持有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在录取通知书规定的日期内到学校报到。
八.监督
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结果公示。
九、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25-84893611
招生网页:http://www.nuaa.edu.cn/
电子邮件:lijingrui@nuaa.edu.cn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御道街29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港澳台办公室
联系人:李老师
邮编:210016
十、本简章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港澳台办公室负责解释。
资料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69年的办学历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遵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不断推动学校跨越发展。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学校现设有18个学院和189个科研机构,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本科专业62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
在69年的办学历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遵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不断推动学校跨越发展。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学校现设有18个学院和189个科研机构,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本科专业62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
学校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7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校友中涌现出了22位两院院士,数十位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将军,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南航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教学成果。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国家级一流课程3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工信部重点专业8个,国防重点专业5个,紧缺专业(方向)3个。南航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近三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金奖13项,银奖6项,连续三年荣获“先进集体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共获得特等奖12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16项,连续九届捧得“优胜杯”。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共获得金奖22项、银奖9项,连续四届捧得“优胜杯”。在国际无人机大奖赛中,连续4次获得特等奖。在“周培源杯”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国软件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南航学生屡屡折桂。
学校科学研究能力持续增强。建校以来,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近1670项,其中国家奖82项,建有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77个部省级科研平台,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包括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在基础研究领域,学校取得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在国防科技领域,学校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有多项技术在“嫦娥”系列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民经济领域,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国际创新港+校地研究院+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机构”成果转化模式,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近百所著名高校及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服务航空航天民航、服务江苏,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办学新格局。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进入新时代,南航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工信部党组、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走强化特色之路、人才强校之路、创新驱动之路、深度开放之路、文化引领之路,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朝着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努力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资料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2年6月
南京大学 | 苏州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 |
常州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江苏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徐州医科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南京财经大学 | 南京艺术学院 |
常州工学院 | 扬州大学 |
金陵科技学院 | 南京审计大学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昆山杜克大学 |